聯系我們
鎮江環保電鍍專業區
鎮江華科生態電鍍科技發展有限公司
地址:江蘇省鎮江新區越河街199號
郵編:212006
電話:0511-85959999
0511-85958008
傳真:0511-85956666
網址:Http://www.w49w.cn/
實驗室安全分析與管理
1 .前 言
實驗室要使用種類繁多的化學藥品、易燃易爆物品和劇毒物品,有的實驗要在高溫度、高壓力或者超低溫、真空、強磁、微波、輻射、高電壓和高轉速等特殊環境下或條件下進行,有的實驗會排放有毒物質,與此同時,實驗室又具有使用頻繁,人員集中,部分貴重儀器設備和技術資料存放在實驗室。上述情況表明,實驗室安全狀況的復雜性和加強安全管理的重要性。
隨著我國經濟的快速發展,越來越多的實驗室在政府,學校,企業中建立運行,實驗室的使用和內部的管理都產生出許多新情況、新問題,因此,在實驗室里的事故也不斷發生,例如:近年來常發生的就有火災事故、中毒事故、傷人事故和環境污染事故等。這些事故給實驗室所在機構帶來了很大的財產損失和不少的人員傷亡。筆者認為,認真分析目前實驗室安全的新情況,深入剖析其事故形成的原因,研究探索適應新形勢下實驗室安全管理的對策,是非常必要的和十分緊迫的。
2 .實驗室事故的類型及形式
2.1 事故的類型
從大安全系統的角度分析,實驗室事故按其發生原因可分為6種類型:①因人員操作不慎、使用不當和粗心大意釀發的人為責任事故;②因儀器設備或各種管線年久失修、老化損壞釀發的設備設施事故;③因自然現象釀發的自然災害事故;④因心理失常者的惡作劇而引發的侵害事故(如計算機被病毒感染、計算機遭黑客攻擊等);⑤因犯罪分子的行為而引發的設備被盜事故;⑥因敵對分子的陰謀而引發的破壞事故和失密事故。
2.2 事故的表現形式
從安全管理的角度,研究的事故主要是人為責任事故、設備設施事故和自然災害事故。高校實驗室里,這些事故表現為:火災、爆炸、毒害、機電傷人及設備損壞等。
火災性事故的發生具有普遍性,幾乎所有的實驗室都可能發生。釀成這類事故的直接原因是:①忘記關電源,致使設備或用電器具通電時間過長,溫度過高,引起著火;②操作不慎或使用不當,使火源接觸易燃物質,引起著火;③供電線路老化、超負荷運行,導致線路發熱,引起著火;④亂扔煙頭,接觸易燃物質,引起著火。
爆炸性事故多發生在具有易燃易爆物品和壓力容器的實驗室。釀成這類事故的直接原因是:①違反操作規程,引燃易燃物品,進而導致爆炸;②設備老化,存在故障或缺陷,造成易燃易爆物品泄漏,遇火花而引起爆炸。
毒害性事故多發生在具有化學藥品和劇毒物質的化學化工實驗室和具有毒氣排放的實驗室。釀成這類事故的直接原因是:①違反操作規程,將食物帶進有毒物的實驗室,造成誤食中毒②設備設施老化,存在故障或缺陷,造成有毒物質泄漏或有毒氣體排放不出,釀成中毒;③管理不善,造成有毒物品散落流失,引起環境污染;④廢水排放管路受阻或失修改道,造成有毒廢水未經處理而流出,引起環境污染。
機電傷人性事故多發生在有高速旋轉或沖擊運動的機械實驗室,或要帶電作業的電氣實驗室和一些有高溫產生的實驗室。事故表現和直接原因是:①操作不當或缺少防護,造成擠壓、甩脫和碰撞傷人;②違反操作規程或因設備設施老化而存在故障和缺陷,造成漏電觸電和電弧火花傷人;③使用不當造成高溫氣體、液體對人的傷害。
設備損壞性事故多發生在用電加熱的實驗室。事故表現和直接原因是:由于線路故障或雷擊造成突然停電,致使被加熱的介質不能按要求恢復原來狀態造成設備損壞。例如:不久前在湖南某高校兩次發生的約20根汞電管報廢事故(損失約1.5萬元),就是因為突然停電而造成的。
3. 國內實驗室安全存在的主要問題
我國實驗室的安全狀況需要改進,目前在硬件和軟件方面仍存在許多不容忽視的問題。
3.1 硬件方面
3.1.2亂設防護門窗、堵塞安全通道
(1)消防設施不僅配備不足,而且現有設施中不少因陳舊而不能使用。
(2)實驗室用房緊張,儀器設備,藥品試劑未按規定安全距離擺放。
(3)環保設施不能滿足要求。一些會產生有毒氣體的實驗室未配備通風系統,僅用排氣扇代之,一些應進行處理方能排放的廢水,因設施不完善而只好放任自流。
(4)缺乏應急動力供應系統。一些實驗室設備使用中不能突然停電,否則會造成設備損壞甚至報廢,但因資金缺乏而未設置應急供電系統,更無法進行技術改造。
3.2 軟件方面
4. 實驗室安全管理的對策
針對實驗室的安全特征和管理現狀,實驗室安全管理的對策要突出“以人為本、預防在先”的安全思想,著重在企業營造安全文化氛圍,增強全員安全觀念,健全安全管理體制,明確安全管理職責,著力安全基礎性工作,加強安全標準化建設等方面采取措施。
4.1 營造企業安全文化、增強全員安全觀念
4.2健全安全體制、明確安全職責
4.3 著力安全基礎性工作、加強安全標準化建設。
安全標準化實驗室建設可以借鑒ISO質量保證體系模式,著重從以下3個方面展開:
(1)實驗室安全運行組織管理標準化。 (2)實驗室安全條件標準化。(3)實驗室安全操作標準化。